遗传的分子基础
DNA
DN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长聚合物。
DNA长度:DNA中核苷酸的数量称为DNA的长度。一对核苷酸被称为碱基对。DNA中碱基对的数量也被认为是DNA的长度。DNA的长度也是生物体的特征。例如,大肠杆菌有4.6 × 106bp,人DNA单倍体含量为3.3 × 109英国石油公司。
多核苷酸链的结构
核苷酸有三个组成部分:一个含氮的碱基,一个戊糖和一个磷酸基。
含氮的基础:
含氮的碱有两种——嘌呤和嘧啶。
- 嘌呤:嘌呤有两种,即腺嘌呤和鸟嘌呤。
- 嘧啶:嘧啶有三种,即胞嘧啶、尿嘧啶和胸腺嘧啶。胞嘧啶在DNA和RNA中都很常见,胸腺嘧啶存在于DNA中。尿嘧啶存在于RNA中胸腺嘧啶的位置。
多核苷酸链:
含氮碱基通过n -糖苷连接到戊糖上形成核苷,如腺苷或脱氧腺苷、鸟苷或脱氧鸟苷、胞苷或脱氧胞苷以及尿苷或脱氧胸苷。
当一个磷酸基通过磷酸酯连接到核苷的5'-OH上时,就形成了相应的核苷酸。两个核苷酸通过3'-5'磷酸二酯连接形成二核苷酸。
更多的核苷酸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连接起来,形成一个多核苷酸链。这样形成的聚合物一端在核糖的5'端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。这一端被称为多核苷酸链的5 '端。在聚合物的另一端,核糖有一个游离的3'-OH基团。这被称为多核苷酸链的3'端。
糖和磷酸盐构成了多核苷酸链的骨架。与糖基相连的含氮碱基从脊骨上伸出。
DNA的双螺旋结构(沃森和克里克)
DNA双螺旋结构的显著特征如下:
- 它由两条多核苷酸链组成,其中骨架由糖-磷酸组成,碱基位于其中。
- 这两条链具有反平行极性。这意味着,如果一条链的极性为5'→3',另一条链的极性为3'→5'。
- 两条链中的碱基通过氢键(h键)配对形成碱基对(bp)。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形成两个氢键,反之亦然。类似地,鸟嘌呤与胞嘧啶结合有3个h键。因此,嘌呤总是与嘧啶相反。这在螺旋的两条链之间产生了近似均匀的距离。
- 这两条链条以右手的方式盘绕。螺旋的间距为3.4 nm,每转大约有10 bp。因此,螺旋中一个bp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0.34 nm。
- 一个碱基对的平面叠在另一个碱基对上,形成双螺旋结构。这种叠加,除了氢键,赋予了螺旋结构的稳定性。
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认为,遗传信息从DNA→RNA→蛋白质流动。
DNA螺旋的包装
在原核生物中,DNA并不是分散在整个细胞中。DNA带负电荷。它与一些蛋白质(带正电荷)结合在一个被称为“类核”的区域。在类核中,DNA由蛋白质组成一个大环。
真核生物中DNA的组织要复杂得多。有一组带正电的碱性蛋白质叫做组蛋白。组蛋白被组织成一个由八个分子组成的单位,称为组蛋白八聚体。带负电的DNA包裹在带正电的组蛋白八聚体周围,形成一种叫做核小体的结构。
一个典型的核小体含有200 bp的DNA螺旋。核小体构成了细胞核中染色质结构的重复单元。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可见的线状染色体。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,核小体呈“串珠”结构。
非组蛋白染色体(NHC)蛋白:染色质在较高水平的包装需要额外的一组蛋白质。这些蛋白质统称为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质。
常染色质:在一个典型的细胞核中,染色质的某些区域是松散排列的。这些染色较轻,被称为常染色质。常染色质是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。
异染色质:有些染色质是密集排列的。它们染色较暗,被称为异染色质。异染色质蛋白在转录上是不活跃的。